芯片复制存储市场复苏,关键看AI
NAND厂商,集体涨价
近日,芯片复制全球知名存储芯片厂商闪迪向客户发出涨价函,宣布自 4 月 1 日起,旗下产品将全面涨价,整体涨幅超 10%,此次调价覆盖所有渠道及消费类产品。闪迪还透露,将持续审查定价,后续季度或有额外涨幅。
继闪迪后,美光、三星、SK海力士等NAND厂商也计划将于4月涨价。
从供应方面,美光今年新加坡NAND厂发生停电,也影响了供货。NAND Flash控制芯片厂商群联也透露,公司2024年12月已向美光下单采购,但近期却出现交货不足的问题。美光也在日前打出通知,将针对新订单提高报价,价格平均涨幅约11%。
三星与SK海力士此前已在着手减产,芯片复制导致今年第一季度产量较2024年下半年(季度)供应减少10%以上。有行业厂商表示,三星在3月的交货量仅有原先订单的20%-25%水平,虽然业务端理由是产能供货吃紧,但“实际上酝酿涨价的动作明显”,需等待4月后才能顺利拿货,预计三星和SK海力士NAND价格将上调约10%或以上。
佰维存储表示,以NAND为代表的存储产品正在涨价,整体利好产业链。目前机构对2025年全年存储价格的态度是看涨,涨价传导至终端可视为利好。
实际上,近期多个品牌的存储产品价格已呈上扬态势。天风证券 3 月 5 日研报显示,3 月首周,SK 海力士 DDR5 价格持续攀升;部分 eMMC 产品价格涨幅达 8%-10%;DDR4 8GB 3200 价格环比涨 4.55%,SSD 256GB PCIe3.0 价格环比涨 2.61%。
这时候或许会有人发问:存储市场快好了吗?存储市场未来一段时间的增长动力是什么?
这时候,不少人将目光投向 AI,把整体存储市场复苏的希望寄托其上。
02
存储价格,起起落落是常态
长期关注存储市场的读者可能了解,芯片复制与其他半导体细分领域相比,存储芯片市场的周期性波动更为显著,弹性也更大。
下图是依据WSTS数据所绘制的图表,该图表呈现出了近四十年来存储市场的周期性波动情况。
图中针对半导体总量、存储器市场以及剔除存储器后的半导体市场进行了比较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存储器市场呈现出极为剧烈的波动,曾有高达102%的增长幅度以及49%的下滑幅度等极端情况出现,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包含存储器的市场则表现得较为平稳,其波动区间处于增长42%至下滑26%之间。
观察可见,过去 40 年,内存市场有个明显规律:一旦年增长率超过 50%,次年往往会大幅减速甚至下滑。在 2024 年前,这样的高速增长共出现 6 次,其中 4 次,次年市场都出现了下滑,分别为1988年、1995年、2000年、2010年。另外两次,即2004年和2017年,虽然次年仍有增长,但幅度明显放缓,并且在峰值出现两年后,市场还是迎来了下跌。
这背后的主要驱动力是商品市场基本的供求关系。当供应少于需求时,内存价格上涨,产量也会随之增加;而当供过于求,产量和价格就会下降。
在AI服务器的强劲需求带动下,2024年全球DRAM和NANDFlash销售收入创167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那么,新高过后是再攀新高?还是再度下滑?
基于上图的规律,可以合理推测,内存市场在 2025 年或 2026 年或许会再度迎来较大幅度的下滑。
此次存储市场步入新一轮下行周期,芯片复制主要也是受这两方面因素影响:其一,市场供给过量;其二,智能手机、PC 等消费类电子产品需求持续低迷,这进一步加剧了存储市场的供需失衡状态,使得价格承受下行压力。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当下的存储市场整体氛围偏冷,但并非完全萧瑟,部分细分领域的需求,正为整个市场注入发展的动力,比如AI。
机构指出,技术创新、逆周期投资策略、芯片复制全球存储芯片市场格局变化、AI等技术对存储芯片需求的提振以及资本市场的支持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了国内存储芯片的逐步崛起。同时预计,将整体推动今年下半年的存储市场行情向好,存储价格将进入上行区间。